青海在线_青海新闻门户网

热门关键词:  as
热门TAG标签:

栉风沐雨四十载 砥砺奋进谱新篇——乌兰县改革开放40 周年巡礼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22
摘要: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青海

  40年风雷激荡,岁月峥嵘。过去的40年是乌兰县波澜壮阔发展的40年,在历届乌兰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县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沧桑巨变。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40年来,乌兰县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稳定发展,产业结构由传统农牧业为主向一、二、三产协同发展转变,经济结构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由注重经济增长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并进转变,呈现出富民与强县良性互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竞相发展、城镇与乡村共同繁荣、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的良好局面,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1984年乌兰县地区生产总值0.23亿元,国民收入0.1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203.4元。“十三五”期间,乌兰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坚定发展信心,全力以赴抓运行、稳增长、促发展,201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5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89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755元11178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稳步发展

  40年来,乌兰县农牧业由过去的原始耕作、逐水草而居向规模化、设施化、产业化、特色化方向转变,特色农牧业、效益农牧业和设施农牧业快速发展,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78年至1985年,全县农作物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小麦、青稞、豌豆、马铃薯、蚕豆等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4.26%,油料作物占5.39%,其它作物占10.35%,山羊、绵羊、牦牛、骆驼、马等各类牲畜存栏24.78万头(只)。“十三五”以来,乌兰县突出“特色”和“绿色”这两个关键,积极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观念,大力发展枸杞、藜麦、城郊果蔬、茶卡羊、柴达木肉牛等特色种养业,枸杞种植面积增加4.82万亩,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占比提升至61.2%,全县存栏牲畜增加到65.31万头(只)。

  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二产实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40年来,乌兰县工业实现从艰苦创业到优势资源开发再到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战略性转变,实现资源开发由低水平、小规模向高水平、大规模、循环利用、精深加工的转变。1978年至1995年全县以集体所有制工业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为主,有水电厂、造纸厂、汽车队、火电厂、农机修造厂、粮油加工厂、盐厂等全民所有制企业16家,工业总产值1614.72万元。“十三五”期间,乌兰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全力打造煤化工、新能源基地,加快煤化、盐化、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17年工业总产值达27.5亿元。

  旅游资源有效深挖,三产带动效应明显

  40年来,乌兰县旅游业实现由县内旅游向省内、省外旅游转变,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局部走向全面,旅游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攀升,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996年—2010年,乌兰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青藏铁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县域独特的旅游资源,努力打造特色旅游业,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编制完成《青海省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加大了县城及茶卡镇、柯柯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城镇亮化、绿化,全面提升城镇建设品位。“十三五”期间,乌兰县按照“打造大景区、发展大产业”的思路,以茶卡盐湖景区为龙头,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加快镇区、景区重点项目建设,辐射带动哈里哈图、金子海、都兰湖湿地公园等景区建设,景区景点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增长,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423.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7亿元。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40年来,乌兰县不断让各族群众更多更好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暖向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转变。1976年—1995年,全县民生领域支出累计2.8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4.6%,教育、医疗、就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保障工作进展缓慢。“十三五”期间,该县将更多的财力向民生倾斜,仅2017年乌兰县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17.0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7.3%。全县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加大创业培训和扶持力度,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在柯柯镇东沙沟村、希里沟镇北庄村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试点工作;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400套、公共租赁住房200套、农牧区危房改造266户;深入推进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扩面工作,最大限度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率达99%。

  多措并举攻坚拔寨,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40年来,乌兰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扶贫方式从单一施策向综合施策转变,由政策兜底救助向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转变,由区域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扶贫保障政策更加完善,扶贫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贫困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贫困人口自主脱贫意识明显提高。

  尤其是2015年至2017年,是脱贫成果最为突出的3年,乌兰县按照“八个一批”和“十个行业”精准扶贫路径,全面推进产业扶贫、资产收益、低保兜底、医疗救助、结对“双帮”等政策落实,全力打造茶卡旅游扶贫产业示范园,积极探索“旅游+扶贫”产业扶贫新模式和脱贫攻坚有效途径,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2017年年底,全县398户1072名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89.4元,超出全国标准4.16倍,县、村、户十八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脱贫摘帽退出标准。

  生态环境有效治理青山绿水得以保护

  改革开放40年来,乌兰县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扩大森林覆盖率,强力实施节能减排,着力改善居民饮水质量,生态环保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实现了从量变向质变的跨越。

  2016年至2018年,乌兰县牢固树立“生态第一”的发展理念,科学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重拳整治废水排放、废渣堆放、粉尘处理等问题,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支持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有序合理勘查开发,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河湖管理主体责任,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5.96%提高到16.62%,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从严落实治党要求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40年来,乌兰县委、县政府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纪律上、制度上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2011年—2015年,是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五年,“三基”建设扎实推进,村(社)“两委”班子换届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1条、州委22条措施全面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牧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迈上新的台阶。2016年—2018年,乌兰县委、县政府按照“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不折不扣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大要求,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统筹抓好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力抓好干部作风建设,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紧扣“六项纪律”,深入查找“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坚决遏制“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全县党的建设和政治生态迈上新台阶。

  抚今追昔,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如春风化雨,给乌兰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站在历史的肩膀上,乌兰县将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以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在全县上下形成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工作合力,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共同谱写乌兰县美好生活的新篇章。(作者:张庆 张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