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线_青海新闻门户网

热门关键词:  as
热门TAG标签:

那炽热的温度、情感、歌声…… ——兴海县脱贫摘帽见闻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22
摘要:中国新闻网青海新闻,青海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曾困扰着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的发展。尤其是中铁、龙藏、温泉南部三乡,高入云端的群山是这里独特的风景,也让扶贫的形势和任务异常艰巨。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2015年,兴海同全省其他地区一样,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兴海县紧紧围绕盯住“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和目标,为贫困群众解决了包括住房、用电、上学等十个方面的一大批难事急事,农牧民群众盼富求强的愿望变得空前强烈。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触摸兴海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足迹,一路迤逦而行,脚窝里是炽热的温度、情感、歌声……

  党旗映红小康路

  兴海的县情,既有海南为代表的青海藏区存在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县域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共有8.19万人口,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贫困面广、程度深、致贫因素多。同时,兴海居于“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核心区域,在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脱贫依靠什么?

  这里的人们深知,只有靠党和政府的政策举措和领导,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让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于是,兴海县分年制定脱贫攻坚任务分工方案,实行三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县委成立联乡扶贫工作组,并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实施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项目,举办各类培训班,使得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党员干部基本能力全面提升。

  隆冬,走进曲什安镇大米滩村,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粉刷一新的墙壁,村庄静谧而安逸。

  兴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高级工程师郭延照是村里的“第一书记”。驻村一开始,他就与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沟通交流,提出了“加强班子建设引领助推扶贫攻坚任务全面落实”的建议,大家表示赞同,分工合作,说干就干。

  访部门、跑项目、拉资金……郭延照们从兴海县财政局、教育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争取资金291万元,实施了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并在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又从兴海县发改委协调资金960万元,修建了人畜饮水管道,使村民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路宽了,灯亮了,水净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靠天靠地,自己也得争口气。拿村民的话说,“不能看着几个党员忙里忙外,自己却在一边当‘晒阳娃’。”

  在建设高原美丽乡村项目中,村民的意愿是以统规自建的方式实施,谁的庭院谁建设,谁的工程谁操心,让各家各户自己投工投劳,把钱挣到自己的腰包里。

  瞅准机遇,郭延照组织成立了“女子抹灰队”,20名妇女通过就业培训学会了一技之长. “两委”班子在完善合作社组织基础上,扩大规模,吸收新社员,将合作社分成若干经营小组,分别经营不同种养殖业。大家还雄心勃勃地办起了面粉加工厂,形成“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富民模式,推动了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

  立下军令状

  啃下硬骨头

  18个贫困村2121户7766人的脱贫,时间紧迫,任务重大。

  南部三乡,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有这样一组数据说明南部三乡的贫困程度:

  重点扶贫攻坚战实施的几年前,三乡公路总里程1099公里,均为等外砂路或简易砂路,雨雪天气经常断路;仍有许多牧户的生产生活资料仍然依靠牛驮人扛的方法运输;共有住房困难户2281户、无房户643户,占牧户总数的58.2%;三乡21个村只有6个村基本实现通讯覆盖;供水率仅为31.5%,15173人17.77万头(只)牲畜饮水依靠天然河道地表水……

  集中力量对南部三乡实施精准扶贫攻坚工程,成为全州的又一中心任务和重大举措。州委制定出台《兴海县南部三乡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4——2018年)计划投资14.49亿元,从此,一场扶贫攻坚的战役在这里打响。

  去年3月14日,兴海县召开2018年脱贫攻坚动员大会。

  “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力争2018年内实现全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三大脱贫攻坚目标,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62元以上。”

  ——这是兴海县党委、政府向省州立下的“军令状”,向全县8万多干部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龙藏乡纳洞村秀宝家的生活彻底变了样。

  午后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在秀宝家的餐馆内,迎接客人、记录菜单、收拾桌子,秀宝忙碌而又快乐。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是秀宝不曾想过的事。2017年以前,秀宝还是纳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纳洞村接通动力电后,秀宝将自家的房屋简单修缮后开起了餐馆。

  “现在餐馆每天至少营业8小时,收入很好。”忙碌间隙,秀宝依旧笑容灿烂。

  在纳洞村像他一样借助电力成功实现脱贫的还有45户居民。动力电进村后,依据“产业到户”扶贫政策,村党支部书记才共太带领村民集资开办起了汽车修理厂。

  攻坚五年,住房难、吃水难等“十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南部三乡基础设建设、民生保障等各项事业有了跨越发展,整体扭转了贫困落后的面貌。

  “输血”再“造血”

  牧民有产业

  科秀塘桑当奶牛合作社坐落于子科滩镇以南,合作社10座1600平米的畜棚很是气派。加工车间内大型设备配备齐全,加工好的饲料、草料堆如小山,整个合作社看上去初具规模。全村300人入股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0人,当初都是拿着6400元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入了股。

  “我和合作社签了一年的合同,打算明年还要续签。”秀毛措负责挤奶工作,她愉快的说:“现在村里的人都在忙着挣钱增收,自己决不能落后。”

  “预计今年下来,最少能保证每人10%的分红。”合作社理事长豆拉本笑着说。

  到户资金、产业园区建设、旅游扶贫、村集体经济“破零”、光伏扶贫等一项项提升造血功能的措施,让赛宗大地跃动着一幅幅希望的画面,描绘出兴海在扶贫攻坚浪潮中发生的巨大变化。

  如今,翻开兴海县扶贫工作成绩单,同心决战脱贫、为民谋福的成果俯拾皆是。

  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到97.7%,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4672人从入股企业、合作社中受益。

  牧民社区楼房鳞次栉比,现代味十足的居民活动广场,多功能布局的农贸市场,高挑的路灯,笔直的马路,交映定格出草原新画卷。

  一场持久而又看似波澜不惊的贫困攻坚之战,让曾经欠发展的兴海基础设施更新、住房全部翻新,产业园区发展……党的阳光普照着贫穷落后的每个角落,撼动大地。(作者:李洪斌)